养生保健
中国甘肃网:“健身·健心·健康” 新思维新观点学术沙龙在甘肃举办
更新时间:2016-09-12 12:06:44  |  点击次数:1328次

  中国甘肃网9月11日讯 9月11月,根据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在全省科协系统开展学术论坛和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由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主题为《健身·健心·健康——如何按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启动键》新思维、新观点学术沙龙在省会兰州举办。来自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公安司法、教育行政、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中小学校、幼教机构、新闻媒体等系统的40多人参加。学术沙龙由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西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左利平主持。中国全民健心网、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肖汉仕发来贺电‚阐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我国全民健心工程的实践机制。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博士介绍了本次新思维新观点学术沙龙的选题背景和研讨意义。一是2015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这已上升至国家战略规划的高度,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出发,突出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之中,通过综合性的政策举措,实现健康发展目标。“健康中国”的建设人人有责,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个人加强对自我健康的管理,尽量少得病,这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二是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加快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三是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本次新思维、新观点学术沙龙第一领衔科学家、甘肃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范鹏教授作了题为《三“健”齐发,振兴中华》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健身是基础,健心是保障,健康是目标,健身+健心=健康,健心贵在自我调适。在健康中国推进过程中,他倡导人人要提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五位一体构想。沙龙第二领衔科学家、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院院长张海钟教授指出,要让每一位公众有尊严地生活,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力量,创建轻松愉快的社会氛围,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价值观、世界观。

  甘肃省委党校成兆文教授、省社科院马亚萍研究员、省公安厅政治部史晓颖、兰州大学营养中心主任王玉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文惠方、兰州市公安局颜宗国副处长、天水市科协副主席屈东明、兰州市教科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魏子钧、甘肃农业大学副教授田芳、临洮县龚家湾大庄小学教师于万云以及甘肃省人社厅、省广播电视总台、省戒毒管理局、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省保育院、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省健康管理研究会、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省哲学学会、省营养学会、兰州市心理健康工作者协会、甘肃职业与成人教育杂志社、西北师范大学附中、兰州市第二十中学、兰州市实验幼儿园、奇正藏药、兰州504厂、甘肃电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发表了观点,提出了建议。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兰州文理学院王成德教授作了沙龙总结。他说,本次学术沙龙的主题是“健身·健心·健康”,我们邀请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医疗卫生、膳食营养、体育保健、基因检测、社会管理等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和从事健康管理一线研究人员,沙龙在轻松、愉快中灵魂交融、思想碰撞,激发灵感、相互辩论,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探讨健康服务的内容、方法、困难、制约因素,包括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的科普,以及如何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产生了卓有成效的学术成果。建设健康中国,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民心工程,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和营造平衡的心理环境是基础,也是重要的前提。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就要重视心理因素在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重视妇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健康,到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好心理健康服务,都要求我们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理念。